日本「淚活」減壓法 – 痛哭趕走不快樂 學會哭才真的勇敢

香港人生活壓抑,許多人幾乎已經忘記上一次是什麼時候流淚。壓力你有我有,不過宣洩情緒的方式人人不同。有些人會選擇忘我購物,潛心運動,或是大吃一頓。不過,或者不是每個人都想過,可以用眼淚減壓,如此說,哭泣聲絕對是有意義的。

忍住淚水曾經被視為一種美德,而現在,日本人更加想學懂「怎麼讓自己哭」。在日本,由「淚水老師」吉田秀文提倡,透過哭泣來消弭鬱結已久的壓力與疲憊,被稱為「淚活」。

過去數年,受疫情影響,許多打工仔受工作及經濟壓力影響,而「淚活」正正是希望透過哭泣來釋放情緒,從而紓解壓力的療法,近年開始在保守、壓抑的日本開始風行起來。在《紐約時報》的一個訪問中,吉田秀文表示日本社會對於哭泣的容忍度非常低,無論在職場抑或私人生活都有著「男性不能哭」、「不能夠在大庭廣眾下哭」的潛規則。

哭泣能夠讓人紓壓是有科學依據的,為什麼人在哭過後會像新的一樣,其實跟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運作有關。人在醒著時,一般由交感神經主導,然而基於過多壓力累積,就會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,令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。而哭泣則能夠激活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,比起大笑還要有效。

壓力對人的影響不容忽視,假如身邊有朋友在生活上遇到瓶頸,除了關心之外,你或許可以向他們介紹精神健康轉介服務,有些組織亦有強大的網絡,並提供輔導及預防濫藥服務。最重要的是,除了身體要排毒,為心情排毒同樣重要。